匯域國際商務有限公司
公司注冊/許可證/金融牌照:
7*24小時免費熱線:400-8086-286
固話:0755-82357203
地址:深圳市羅湖區新安路森威大廈19F整
券商業務外包規避監管 滬證監局警示跨界風險
來源:匯域國際商務 時間:2014-07-17 00:00:00 瀏覽:
近日從接近監管層人士處獲悉,上海證監局日前已下發《關于要求證券公司合規開展各類創新業務的通報》,對部分券商跨條線的業務模式作出風險警示。
該通報指出,部分券商存在其固定收益部或資產管理部同銀行、信托公司及基金子公司簽訂投資顧問協議等現象,并提供交易安排與流動性支持。
事實上,由于此前券商資管等業務受到種種限制,證券公司多以信托計劃、基金子公司專項資管計劃等外部工具為“通道”開展各類項目,并通過投資顧問、財務顧問協議等形式保持對項目的掌控。
而前述通報同時指出,該類業務存在涉嫌超越經營范圍、變相保證投資收益等四類涉嫌違規的問題。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通報的下發意味著監管層對此前產品外借通道的現象加強了重視,而此后該類業務的開展或將受到一定遏制。
產品“外部化”承壓
從前述通報內容來看,監管政策的主要方向,將關注重點放在了券商與外部金融產品的合作問題上。
“關注到轄區部分公司的固定收益部和資產管理部以投資顧問形式,開展為外部金融產品提供投資建議及做市、流動性支持等相關延伸業務。”通報指出,“其中,存在若干涉嫌違規問題以及風險隱患。”
事實上,借助“外部金融產品”的通道開展如類信托等各類業務,在當前的多數券商中并不鮮見。
“從去年開始,許多券商的固收、資管等部門就主要把注意力放在了類信托業務上。”接近山西證券資管部一位人士董德(化名)坦言,“這類項目屬于融資類業務,說白了就是給企業放款,操作難度較低,收益也較為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同外部金融產品合作,其主要原因在于券商當下并不具備易于操作此類項目的內部工具,而另一方面通過與外部金融產品的合作,可在一定程度上規避監管,將資金向限制類行業輸血。
“目前券商能夠"做項目"的業務主要是集合資管和中小企業私募債。”董德透露,“但是這兩種產品都存在一定瑕疵,集合只能投資金融機構的產品,而私募債也不怎么賺錢,承銷一直比較難做,許多項目做完后也賣不掉。”
在內部工具阻礙重重之下,將此類項目外置在信托計劃或基金子公司資管計劃中,成為了一種主流做法。
“通常券商找到一個項目,然后再找信托公司或基金子公司來做通道,然后用自己的集合資管來嵌套。”
上海一家券商的資管項目負責人肖冰(化名)透露,“后來26號文(《關于進一步加強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從事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風險管理的通知》)下發后,基金子公司敢拿集合做通道的少了很多,更多是找信托來做。”
而據調查了解,除了已有的“集合資管對接外部產品”的嵌套模式外,部分券商完全將自有項目置于外部產品中,而其中的收益分配僅以投資顧問或財務顧問協議的方式約定實現。
“券商的營業部網點多,本身就有項目優勢。”福建一家券商資管人士透露,“一種方式是可以直接在營業部來發信托,項目客戶和信托客戶本質上都是券商自己的,只是形式借了信托。”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之所以存在業務產品“外部化”現象,其原因仍與資管業務的投資范圍管制不無關聯,而在券商集合資管計劃直投場外資產“放行”以前,此類現象仍將長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