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融資擔保行業協會發布通知,禁止融資擔保公司參與P2P網絡平臺業務。P2P未來或無法再通過與融資擔保公司合作來增信。
P2P擔保增信舉步維艱
P2P平臺從自擔保到與保險公司、擔保公司合作等,這一系列行為與P2P投資人希望本金能有人來替他擔保有很大的關系。但一直以來,P2P平臺去擔保化都是業內共同呼聲,不斷出臺的政策也讓P2P通過擔保增信變得舉步維艱。
2015年底,網貸監管意見稿出臺,要求P2P平臺不得“向出借人提供擔保或者承諾保本保息”,去擔保化監管細則終于靴子落地。
2016年初,中國保監會印發《關于加強互聯網平臺保證保險業務管理的通知》,警告保險公司審慎選擇合作的互聯網平臺,并重點對互聯網平臺選擇、信息披露、內控管理等提出要求。3月份,保監會要求清退所有P2P平臺上的資金安全險,并撤銷所有類似宣傳。未來保險公司再與P2P合作時將變得更加審慎。
2016年4月末,廣州市融資擔保行業協會發布了《關于禁止我市融資擔保公司參與P2P網絡平臺相關業務的通知》。《通知》指出P2P網絡平臺極易發生非法集資等行為,為此禁止融資擔保公司參與P2P網絡平臺業務。融360理財分析師認為,這一舉動將使得P2P平臺無法再通過與融資擔保公司合作來增信。
去擔保也是在去行業弊端
無論是平臺自擔保還是和保險公司、擔保公司合作,可以為平臺增加,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客戶,但可能引發的行業弊端不容忽視,投資本就有風險,不可能百分百的保本保息。
P2P平臺自擔保一般是通過建立風險準備金制度,平臺自設風險準備金專戶,每筆借款成交時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額放入該專項賬戶,如果借款項目出現逾期或違約,平臺就啟用風險準備金對投資人進行代償。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多平臺的資金和風險準備金并沒有完全隔離,風險準備金很可能被挪用,或在平臺跑路時一并被卷走。即使專款專用,也可能出現風險準備金可用額度無法覆蓋逾期欠款的情況,對投資人的保護也無從談起。
P2P平臺與保險公司合作要看具體險種,只有履約保證保險才是投資人通常理解的“本息保障險”,但據融360網貸評級課題組不完全統計,平臺與保險公司的合作以資金安全險為主,占比高達78%,該保險只負責交易過程的資金安全保障。但平臺在宣傳時往往強調和保險公司合作,讓不明真相的投資人產生“保險公司為P2P平臺兜底”的誤解。
P2P平臺與擔保公司合作也并不意味著保本保息。融360理財分析師指出,如果擔保公司承諾對象只是該平臺,沒有提及投資人,則意味著投資資金可能不被納入保障范圍。此外,如果擔保公司僅承擔代償責任而非連帶擔保責任,則擔保公司可以資金不足、破產等理由拒絕代償。
無擔保時代如何投資P2P
未來,P2P行業再難出現“本息保障”、與“XX保險”“XX擔保”合作的宣傳,投資人希望的本息保障也將成泡影,無擔保時代投資人如何投資?
專家認為,投資人首先要正視P2P行業確實存在的風險,投資并非收益越高越好,在投資前要設定一個預期的收益區間以及投資期限。挑選平臺時,平臺背景實力依然是最重要的,而分散投資不同平臺也能降低投資風險,選擇平臺可以參考網貸評級,盡量選擇評級靠前的平臺,降低投資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