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前,我國的保理行業一直以銀行為主導。2012年6月,商務部發布了《關于商業保理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從此商業保理市場發展迅速,進入商業保理行業的企業數量快速增長。目前,全國26省市都已經設有商業保理公司。我們認為,保理將來的發展的一個趨勢。
所謂保理,是保付代理的簡稱,保理業務是基于企業交易過程中訂立的貨物銷售或服務合同所產生的應收賬款,由商業保理公司或銀行提供的貿易融資、銷售分戶賬管理、應收賬款催收、壞賬擔保等服務功能的綜合性信用服務。這種服務形式在實踐中已經更多獲得企業認可。中國目前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保理市場。其背后的驅動力主要包括貿易活動中賒銷方式的普遍采用、銀行更積極地參與、商業保理的加速發展以及法律和監管環境的改善。
傳統的保理是依據供應鏈的核心企業為供應商提供服務,通俗講是N+1模式,或者1+N模式,這種模式仍然有效,而且在我們去年的調查里面,占到了80%左右的一個比例。保理這個業務非常適合于中小企業的一個融資工具,同時跟現在的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可以緊密結合。
未來發展方向,一個應該要每家保理,因為現在保理企業整體的規模還不是很大,數量很多,但是規模都不是很大。應該專注到細分的行業領域,我們叫專注到垂直的細分領域去發展,然后嚴格控制風險,要往相對優質的客戶提供保理服務,還有跟互聯網+充分結合,一方面要跟互聯網金融結合,保理商的融資也出了問題,他為別人提供融資,他的資金業務要暢通,現在傳統的銀行也很困難,他一方面大量的保理商,尤其是民營的保理企業主要從互聯網金融的渠道融資,跟很多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主要是比較大的平臺合作。現在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融資成本也在下降,我們原來想象的百分之十幾、二十幾,現在低的話有7%、8%都可以做到,所以效率又很高,所以為保理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還有一個就是資產證券化,主要是一些大的保理的企業,包括資產,整體的資產包,進行證券化的融資,現在保理行業,商業保理公司有兩單成功融資,現在融資利率都很低,所以未來像這種會有很多,包括金融資產交易所,包括證券基金公司、信托等等都會會把保理資產作為優質資產去把它轉化成理財等等各種方式。
2012年,國家對于商業保理相關政策放開后,注冊進入保理行業已經沒有太多門檻限制。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保理行業發展趨勢與細分市場開拓策略分析報告》顯示,未來3-5年,商業保理有望迎來更大發展。預計,全國企業的應收賬款規模在2012年底就超過了20萬億。目前國內應收賬款數額將放大更多。
在國際貿易或者國內貿易中,賒銷已經成為一種主流交易方式,80%以上企業都賒賬經營。產生的大量的應收賬款,也希望有對應的解決方案。尤其在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中小企業存在著融資難,融資貴,而民間資本充裕,但是存在著投資難,中間缺少創新的金融服務,把兩者對接起來。保理業務放開之后,恰好解決了這一問題。
目前商業保理行業的門檻很低,已經跟一般企業注冊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對于業務開展而言,則是有相當難度。所以保理公司雖然數量增加很多,有了很大的跨躍,但是業務若想快速覆蓋整個市場,則有相對的難度。其瓶頸問題的解決需要從三方面入手,一是行業標準建立,二是低成本資金獲取,三是解決人才缺失問題。
商業保理行業目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都在試水,還沒有形成行業標準。對于行業標準的呼喚與探討從沒有停止過。隨著市場規模的逐步擴大,未來肯定會有前端的企業站出來,成為行業龍頭,來引導和推動行業標準的建立,推出更成熟的風控和業務模式。未來整個市場會更規范,會盤活更多資產,形成更多利潤。
商業保理從事的是一種金融業務,但是目前配套的金融管理政策,銀行融資、外匯、發債等管理,還不夠完善,稅收、法律、融資、外匯等方面的管理,還有些脫節,制約了行業的發展。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在未來“十三五”期間,商業保理的市場會繼續快速地一個增長,到“十三五”末,我們整個商業保理的規模應該達到萬億級的規模,到時候商業保理會跟銀行保理一起成為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的重要途徑。商業保理也應該占到整個市場大概三分之一的份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