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信托百佬匯記者日前從官方機構得到權威數據:截至11月16日,已有15只慈善信托完成備案。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9月1日正式實施的《慈善法》,信托公司和慈善組織可以作為慈善信托的受托人,而上述15只慈善信托均由信托公司擔任受托人。
委員會成立
11月16日上午,中國慈善聯合會慈善信托委員會(簡稱“慈善信托委員會”)正式成立。
中國慈善聯合會是一個全國性、聯合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致力于維護公眾和慈善行業利益。
慈善信托委員會是中慈聯下設的分支機構,不具有法人資格,遵守《中國慈善聯合會章程》,在中慈聯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日常協調管理工作由中慈聯秘書處負責。
據悉,慈善信托委員會由單位委員和個人委員組成,包括政府部門、慈善組織及個人、信托公司、中介機構、專家學者等。
其中,慈善信托委員會主任由中國信托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蔡概還擔任;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及錦天城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憲明為常務副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包括陜西省慈善協會、四川信托、國投泰康信托、長安信托、中航信托及紫金信托等多家機構。
另據記者了解,慈善信托委員會的主要工作包括:搭建多方溝通合作平臺;建立慈善信托行業智庫,為政府主管部門及行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強行業規范建設,完善慈善信托行業標準、加強行業自律;開展相關培訓并引導和推動慈善信托實踐等。
創新成熱潮
9月1日,中國首部《慈善法》正式落地,明確了慈善信托采用備案制且須向民政部門報備,解決了公益信托發展的最大瓶頸。與此同時,《慈善法》明確信托公司和慈善組織一樣可以作為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并簡化了設立流程。
之后,包括平安信托、中航信托、國投泰康信托、中誠信托、四川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或推出新的慈善信托產品,或在原有公益信托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在行業內掀起一波熱潮。
信托百佬匯記者從權威機構得到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16日,已有15只慈善信托完成備案,這15只慈善信托均由信托公司擔任受托人,其中包括當日剛剛完成備案的一只來自紫金信托的慈善信托。
管理細則跟進
9月25日,北京市出臺《北京市慈善信托管理辦法》,成為全國首個地方性慈善信托管理辦法,自此11家注冊地為北京的信托公司從事慈善信托業務必須“遵照執行”。
作為國內首份地方性慈善信托管理辦法,《辦法》鮮明體現出“細致、嚴格”的特征。業內人士認為,在北京市出臺《北京市慈善信托管理辦法》之后,其他各地將會盡快跟進。
根據民政部的統計數據,截至2015年底,我國開展公益慈善事業的各類社會組織數量達66.2萬個,年度慈善捐贈額已達千億元規模。隨著我國居民財富的增長,以及千年流傳“樂善好施”理念的傳承,我國慈善事業日益壯大,如今做慈善并非僅僅局限于富人,越來越多的中產階層加入到這一隊伍。與慈善事業有著天然近親基因的信托業,憑借其獨特優勢和專業的資產管理能力,將大有所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