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備受關注的中晉資產涉嫌非法集資詐騙的事件曝光后,一時間互聯網金融行業就成了過街老鼠,被很多人扣上了“騙子”的帽子。其實最令筆者擔心的,千萬不要因為極少數的互聯網平臺出了問題,就把互聯網金融等同于“騙子”。
俗話說“一只老鼠壞了一鍋湯”,更何況并不是一只老鼠。如果互聯網金融企業經營者們不能自我約束,安心踏地地踐行行業規則,而是挖空心思,踐踏國家法律法規,追求極端私利,把廣大投資者的善良當作兒戲,一旦失去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后盾,再想拉回投資大眾那就困難得多了。到那個時候,互聯網金融可就真成了非法融資甚至欺騙跑路的代名詞,為人詬病,一個好好的朝陽行業被人為地殺死,豈不可悲?
筆者認為,在一個不太成熟的市場,監管一般會滯后于市場,大多是風險積累了很大、事情暴露之后才開始事后應對,而缺乏前瞻性的事前監管和及時的事中監管。但話又說回來,監管和違規者,就像貓捉老鼠,貓不能一下子把老鼠捉凈。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即要管理層加強監管,同時也要求投資者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當前非法集資的形勢比較嚴峻,案件處于高發和頻發階段,對此就要求監管部門一方面要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堅守住不發生區域性和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另一方要加大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的力度,防止外部風險向銀行業傳染。與此同時,投資者也要警惕風險,不要被高利率吸引。畢竟高利率必定伴隨著高風險,一旦平臺發生問題,損失就有可能極為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