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典當行業快速發展,行業規模日益壯大,影響力也顯著提高。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拾遺補缺的作用也日益顯現。毋庸置疑,典當行業已成為支持中小企業融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近年來,隨著宏觀調控、經濟轉型的深入,典當行業發展也受到了來自各方壓力的挑戰,轉型刻不容緩。
據全國典當行業監督管理信息系統顯示,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國共有典當行8050家,分支機構928家,注冊資本1610.2億元,從業人員6.3萬人。2015年全行業共發放當金3671.9億元,典當余額1025.2億元,比2014年略有下降。
對此,同輝集團旗下北京萬達典當行董事長于輝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的典當模式也與傳統當鋪基本無異,也就是當戶將其動產和財產作為當物抵押給當行,交付一定費用,取得相應當金,在約定期限內支付利息和償還當金從而贖回當物的過程。改革開放至今,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國有銀行的貸款業務遠遠不能滿足當今消費者的需求,典當已經成為一定程度上開展自營資金業務的金融機構,隨著人們主觀意識的轉變,這個行業的短期性、靈活性和手續便捷成為了銀行貸款業務的補充。”
據統計,2015年典當行的息費收入普遍開始下降,典當行當金余額增速放緩,而成本卻在不斷增加,導致典當行的利潤普遍下滑。由此搭“互聯網+”的快車成為了走出困境,實現快速發展的新路徑。
據了解,商務部辦公廳2015年發布的《商務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引導和支持典當行做好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的通知》明確指出,典當行可通過互聯網拓展新型、便捷的營銷渠道,通過互聯網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鼓勵行業嘗試接觸互聯網,以互聯網的強大優勢為載體,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
互聯網是很好的技術手段和服務平臺,因為互聯網的優點是傳播廣、速度快、成本低、無地域和時間限制。典當行利用互聯網做典當融資,和傳統模式相比,優勢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第一是能夠更快速、更低成本地獲取更多當戶,第二是能夠以更多方式、更大范圍地獲取資金,第三是能夠更多渠道、更加便利快捷地銷售絕當品,回籠資金。
于輝表示,如果典當行接軌互聯網,應提前布局,先從客戶獲取資訊和支付習慣的轉變著手,開通手機APP平臺,增加客戶流量的同時,也會增加客戶的黏合度。部分客戶經常出差或種種原因不便去店里辦理業務,為避免逾期,在互聯網上操作會更加便捷。
另外,“開通手機APP后便可遠程續當還款等,使客戶足不出戶即可實現繳費支付,方便快捷,既降低了業務風險,同時也提升了客戶體驗,使支付方式逐漸網絡化。”于輝補充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