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香港創業及私募投資協會主辦的第十五屆中國私募投資高峰會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近50名有限合伙人、投資人和顧問精英應邀發言。今年高峰會的主題為中國私募股權投資行業力量均衡以及動態關系的轉變,中國本土私募投資業者在全球的崛起,以及有限合伙人(LP)與普通合伙人(GP)的關系轉變。
亞洲區私募基金 去年18%集資金額在香港進行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表示,2015年在亞洲區私募基金的集資金額達到870億美元,其中有18%在香港進行,截至去年底,香港私募基金數目達到254家。
此外,2015年,亞洲區金融科技投資達到43億美元,占全球19%,僅次于北美洲,超過歐洲的40億美元。今年至今,亞洲區投資金額達到27億美元,占全球53億美元的51%。而截至去年8月,在成立的1558家創業企業當中,86%屬于金融科技企業。
納斯達克中國區首席代表鄭華昨日也出席高峰會,她說,2015年風險投資資本在美國的投資規模高達1200億美元,創出歷史新高,在納斯達克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有200家,而市值超過100億美元的也超過12家,這些現象都是近年才出現的。
她說,這一現象是從2010年市場開始流行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開始的,這種模式通過迅速擴張市場,搶占市場份額,成為市場領導者后,賺錢就比較容易,但在目前來看,是否賺錢已經不是首要的考慮點。“現在市場資金也不斷涌入支持企業迅速發展,而這些企業的市值增長,并非主要來自內部業務的增長,而是外部資本的推動。”但她也指出,這樣的增長模式無法判斷最終能否成功,還有待觀察。
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推廣部副總監陳峰則介紹了私募基金在內地的活躍程度。他說,2015年220家內地新上市公司中,130家在深圳,90家在上海;當中149家有私募基金持股。深交所在2009至2012年期間,連續4年新股發行數目第一,僅在2010年,新股發行數目就達到了321家。“現在在A股排隊上市的企業有700多家,其中100多家已經獲批但還沒發行上市,600多家還在等。”
他指出,中國的退市活動也相當活躍,2015年,中國有3700多家企業退出市場,其中51%在新三板進行,14%通過新股市場,15%為并購。陳峰認為,由于中國股市仍不成熟,以散戶投資者為主,在上市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上還有待努力,往后IPO的推進才會更為順利。
他特別強調,新三板主要是讓企業做股權交易,并非上市安排,因此門檻相對較低。在談到這一點時,鄭華表示,新三板的設立相當具有創意;對于內地上市公司之前的較高估值,從而吸引不少海外上市中概股有意回歸A股,她表示至今只是雷聲大雨點小,真正落實的不多,除了內地上市排隊時間長外,內地監管政策不時變動,也是影響回流的因素之一。
退出是最大挑戰
在談到私募基金最大的挑戰,與會嘉賓一致認為是退出。蘭馨亞洲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及投資委員會成員李基培表示,做投資最重要的就是退出,他認為,在國內,最好的退出渠道是賣給策略性投資者、大企業、上市公司或者美國的跨國企業,其次是通過IPO,然后是賣給其他基金或者個人投資者,最后是讓公司贖回。“我們在做投資的時候,肯定會考慮要在哪一個渠道退出,但是有一個問題,市場一直在變,很多公司在退出的時候想法會改變,因此你怎么做都很難退出。”
他還特別提到新三板。“新三板不是一個退出的平臺,因為總體交易量比較低。我了解到,去年年初大概有2000多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現在有7000多家,但交易額一天大概只有5到6個億,有90%以上的公司每天沒有交易。掛牌新三板只是掛牌的形式,不是退出,公司還是應該把自己的基本面做好。”
TPG合伙人劉偉琪則認為,IPO作為一種主要的退市途徑,有其存在風險的部分。他認為,將投資項目安排在A股上市,最大的關注點是如果PE占了很大的股份,那么按照監管要求股東的鎖定期將長達3年,這會引發流動性、成本高等問題;但如果將持股比例降低,將鎖定期由3年降至1年,又會讓投資公司的影響力減少,在董事局的代表減少,從而陷入兩難的局面。此外,在A股上市,會面臨監管機構因應市場情況作出干涉的狀況,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即便存在這種種狀況,安本資產管理亞洲私募股權部聯席主席朱曼天認為,目前仍是投資中國市場的好時機,因為新興市場和已經發展的市場的估值正在兩極化,新興市場的估值現在的確很便宜。
投資不分區域
在談到投資之道時,宏利金融私募股權投資總監霍曉宇指出,在做投資時,會關注投資對象兩個點。“首先是管理層的穩定性,宏利的投資均以長線為主,因此會留意對方管理層的更替情況是否穩健推行;此外還看中管理層是否有能力應對市場變化,采取不同應對策略,做錯了事情也可以,關鍵要從錯誤中學習,調整發展策略。”
也有來自亞洲的私募基金,在近些年開始走出去到歐美尋找投資機會。禮來亞洲基金管理合伙人施毅表示,2008年至2014年期間,公司的投資都在中國內地進行,但從2015年開始,基金的12項投資當中,有4項在美國進行。“禮來的投資策略,就是要將西方的先進科技,結合內地的增長市場。”他進一步說,公司專注生物科技投資行業,該行業在歐美市場的增長率低于5%,但在中國仍能保持15%的快速增長。而他們的投資優勢,就是能夠協助這些西方的生物科技公司拓展中國市場,而他們在挑選投資海外企業時,也主要跟著海外一線投資基金走,這樣投資的項目會有一定的質量保障。
由于內地的資金充裕,中金佳成投資管理董事總經理張勝蘭指出,現在有不少美國企業開始到中國來尋找融資機會;另一方面也有內地上市公司到海外,用較便宜的估值入股私人企業,然后用更高的估值注入上市公司,然后這些內地的上市公司,搖身一變成為大型的私募基金。“由于中國市場估值高,也有美元基金有意將他們的投資組合分拆到內地上市,但是內地新股市場排隊要等三年以上,這阻礙了不少上市計劃。”對于目前在內地備受投資者追捧的行業,她指出有旅游、運動和電影等,今年中國的電影票房,一度超過了美國票房,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