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的資產端,是互聯網金融平臺持續發展的根本。在普遍“資產饑渴”的互聯網金融行業里,商業保理資產已經成為各個互金平臺必爭之地。
自2012年商務部允許商業保理試點之后,中國商業保理行業迅速發展。商業保理公司從2011年的18家增加到2015年3725家,業務量從2013年底100億到超過2015年超2000億,預計未來3-5年中國商業保理的業務量將達到5000億元。
嘉石榴作為行業的佼佼者,非常重視資產端的創新與安全,在劃歸卓爾金融集團旗下后,嘉石榴在保理對接互金的業務上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卓爾金融集團旗下眾邦租賃公司副總經理呂雅璇通過《中國經營報》旗下專業互金媒體——琥珀金融幫,分享了嘉石榴針對保理對接互金業務的想法和實踐。
保理對接互金的先天優勢
商業保理是一種依托產業、依托真實交易進行的企業融資方式。供應商將基于貿易合同所產生的應收賬款債權轉讓給保理商,由保理商向其提供資金融通、買方資信評估、銷售賬戶管理、信用風險擔保、賬款催收等綜合金融服務。
互聯網金融平臺與商業保理結合日趨緊密,這首先是由互金投資人的投資特點決定的。互金投資人希望的投資項目特點是:風險低、收益高、限期短,單筆規模不大,這正好符合保理的特點。
具體來看,風險主體和融資主體相分離——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是決定了項目的實質風險(通常是大企業,信用風險較低),而核心企業的供應商是融資主體,決定了項目的融資成本(通常是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偏高),因此保理類的項目實現了“低風險·高收益”這一“反常的統一”;而且保理作為固定收益型的產品,預期收益相對穩定,期限又不會超過一年(以三個月到半年為主);單筆規模不太大(通常應收賬款的單筆規模在一百萬以內,基本不會超過五百萬)。
保理與互金對接的優勢首先是通過雙方結合節省了平臺資產端的項目開發成本,有利于業務產品線的拓展,帶動平臺量增;其次是互金平臺可以使保理公司的融資更加高效、精準。
保理與互金如何結合
保理公司開發相應的保理項目和金融資產,防范和控制風險,而互金平臺針對這些保理項目,通過互聯網的手段,來聚集這些資金,實現資金和資產二者的對接,實現收益向投資人的轉移。
在這個過程中,保理公司的核心任務是根據互金平臺的投資者偏好穩健的投資理念,替這些投資者管理所投項目,幫助投資者落實相應的風控手段,具體包括對融資企業進行投后管理,定期走訪,同時對相應的債權進行日常管理,對債務人的風險進行控制和把握,對未來投資的資金進行回收,以及向互金平臺進行轉移,通過互金平臺向投資者進行分配和發放。這種方式就是保理和互金平臺的結合。
保理公司關鍵因素
優良的保理公司必須運作規范,包括具有成熟的風控體系,健全的內控制度,比較強的股東背景。
從實際操作來看,有比較強的股東背景,在公司治理、風險控制方面可以有比較突出的優勢。以上條件是一家優秀保理公司的基礎。此外,還要考量保理公司運作的具體項目,這決定了每一個項目是否足夠優秀。
對于保理項目而言,如付款主體是央企、國企、上市公司等,那么本身這個項目的風險是相對可控的。同時,如果保理公司借助自己的獨門絕技(例如利用大數據分析或其他手段可以對物流、資金流等進行實時監控),對一些中小企業進行有效識別、沙里淘金,對中小企業的日常經營進行實施管控,那么通過這些抓手,以及小額、分散的理念去控制風險,那么這些項目也是非常優秀的。
嘉石榴的實踐
卓爾集團專注于企業供應鏈物業及交易服務,主要為客戶提供交易平臺及物業、物流、倉儲、金融、數據等服務鏈。線下市場分布在武漢、天津等多個區域中心城市,持有物業超過500萬平方米。 卓爾集團擁有全國最大的消費品交易平臺——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目前漢口北已建成經營面積400萬平方米,形成鞋業皮具城、品牌服裝城、酒店用品城等近20個專業市場。2015年市場交易總額突破500億元,其中,天津卓爾電商城總規劃面積300萬平方米,承接京津老批發市場轉移升級,打造華北商貿物流集散中心,并且陸續在華北、西南、西北、東北等交通樞紐城市,打造大型商貿物流中心,形成覆蓋全國的線下交易與物流網絡。
嘉石榴、眾邦租賃隸屬于卓爾金融板塊。眾邦目前從事的保理業務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是和大型企業、上市公司、央企、國企、知名民營企業進行合作,這些企業的運作比較規范,還款能力和還款意愿比較強;第二類是和很多中小企業進行合作,利用卓爾集團的優勢,可以非常好的識別中小企業的日常經營行為、日常的資金流水,對風險和經營能力進行評估,做到既可以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又可以高效防控風險。
